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学国际论坛暨人体机能实验教学高级研讨班

在国际化、信息化带动全球发展浪潮的新时代,医学教育需要加快国际化改革步伐,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密切接轨国际医学教育前沿。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增强胜任力等方面的重要任务。为了顺应基础医学实验整合式多元化发展、规范化运行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之间合作与交流,促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特举办“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学国际论坛暨人体机能实验教学高级研讨班”。本次会议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温州医科大学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督导与教学评估中心)承办,ADInstruments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协办。我们将邀请国外和国内一线专家共同探讨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学发展方向,同期将举行人体机能实验教学高级研讨班。诚邀国内外各高校从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工作者参加本次远程会议。
 
Details
会议形式和地点
 
1.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2.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学国际论坛采取线上远程直播方式,人体机能实验教学高级研讨班采取线上理论+线下实践方式。
3.在温(来温)专家直播室设温州医科大学求是楼A409,线下实践地点设温州医科大学求是楼A208、A210、 A409。
 
会议初步日程安排
2020年8月26日:国、内外专家特邀报告、大会报告(远程会议)。
2020年8月27日:人体机能实验教学高级研讨班(远程+线下)。
 
培训项目
神经与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人体机能学实验。
 
会议注册报
1.请微信扫描注册二维码,提交真实信息,进行注册。
 
 
2.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议费,来温人员差旅费、食宿费自理,并需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执行,敬请理解。
3.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线下研讨班暂不接收来自浙江省外老师报名。
 
 
 
会议联系人
大会秘书处:范小芳13634243360    
                  王  萍13695867550
大会邮箱:jnhy2012wz@126.com
会议联系人:陈  希13811037424
                  王  波13980518793
 

 

特邀演讲

特邀报告专家
 
Anuj Bhargava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理学系专业教学研究员和本科生导师。英国高等教育学院高级研究员。阿努拥有医学和药理学背景,并在印度和美国工作获得了内科医学的临床经验。他最近的兴趣包括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新技术增强生理学本科生的教学。个人荣誉:2018年荣获Butland教学创新奖,2019年荣获奥克兰大学教学卓越奖。

报告主题 Rich Environment for Active Learning

Tina Hinton
悉尼大学副教授,神经药理学专家。长期从事科学、护理、药学、牙科和医学专业的学生一线教学,具有丰富的生物医学科学教学经验
报告主题 Effective Use of Technolo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武宇明
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副校长、党委常委。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实践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
报告主题 临床医学课程改革与卓越医生培养设计与实践
 
郭晓奎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副院长、致远学院生物医学科学方向主任、医学分子微生物学研究室主任。高等学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组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医学基础类工作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暨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细菌学组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主要从事人体微生态和病原基因组等研究,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先后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教学科研奖励12项。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报告主题 能力导向的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

 

朱雪波
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公共卫生政策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参编专著4部;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目,省部级课题8项,多项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担任国家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华医学教育青年委员和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审专家

报告主题 建设医学教育“金课”,打造在线教学新常态

 
吴雪梅
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出版事业部主任,编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副主编。从事编辑出版28年,2018年获得“全国十大优秀出版编辑”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曾获第五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北京市新闻出版(版权)先进个人等奖励。策划或责编的图书曾多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奖项
报告主题 创新教材出版模式,助力医学一流课程建设
 
Tony Macknight
ADInstruments 联合创始人,新西兰皇家科学学会会员
毕业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医学院,赴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细胞调节和上皮运输方面,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评论文章和书籍章节。重返新西兰后他任职奥塔哥大学生理学教授,托尼意识到生命科学需要一种改进的方法来记录和分析生理信号,他对儿子迈克尔开发 PowerLab 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至关重要。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在奥塔哥大学医学院多年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87年,他一直是他与儿子共同创立的 ADInstruments 公司教学总监 。现在,Tony 已从全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退休,他前往世界各地,与领先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 ADInstruments 员工进行交流以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工具。他目前正在为基于云的交互式学习平台Lt开发主动学习教材
报告主题 Introduction to ANZ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 System 
 
龚永生
医学博士,温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导,低氧医学研究所所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一直致力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整合的教学改革,发起成立了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并在国内率先进行实验机能学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建设与改革。研究领域为慢性持续与间断低氧、急性肺损伤等疾病的发病与防治机制。
学术任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
报告主题 基础医学整合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胡浩
医学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已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及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从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与管理工作,主持省部级、校级教改课题13项,已发表教学论文18篇。编写教材30余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4部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等学校基础医学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工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报告主题 虚实互补的整合实验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严钰锋
理学博士,高级讲师。复旦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功能学科教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机能实验相关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教委等各级教改项目和教学课题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获得专利三项,各级教学成果奖四项。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报告主题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展望
 
安威
二级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主任,肝脏保护与再生调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学科组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学科委员(特邀)、北京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报告主题 整合机能学—基础实验课的新出路
 
黄武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
长期从事医学智能仪器软件技术、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设备以及医疗器械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六项省部委和地方政府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教委二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六篇,出版计算机专著一部。已获得专利授权27项,已提交正在审核的发明专利25项,主导申请的软件著作权64项。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指委委员。在公司内部主持研发了BL-42XI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系列产品,VSP-100虚拟标准病人系统以及HPS系列人体生理实验系统等重大产品系列
报告主题 影响人体机能实验的关键因素
 
李利生
博士、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室主任。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教学课题多项。参编机能学实验、生理学教材十余部。《医学教育管理》杂志审稿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讲授者、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
报告主题 内驱力的唤醒—机能实验教学的体用之道
 
研讨会专家
 
李利生
博士、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室主任。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教学课题多项。参编机能学实验、生理学教材十余部。《医学教育管理》杂志审稿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讲授者、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
主讲内容 神经与肌肉系统人体机能实验
 
于利
生理学博士,教授,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兼眼病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理学及机能实验教学工作,每年大量的教学工作赋予讲者丰富的一线教学工作经验。自2013年起,讲者开始致力于人体生理学、人体机能学、运动人体生理学实验课程的设计开发,紧紧围绕人体生理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率先在锦州医 科大学医学本科生中开展了“人体生理学实验选修课”、“运动人体生理学实验”等新型实验课程,涉及临床医学、运动康复、医学实验技术、基础医学等专业本科生。以人体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为中心,讲者先后主持学校教育教学重大课题子课题2项,主持校教育教学重大课题1项,主持参与辽宁省教育教学课题4项;2017年获校“优秀教师”, 2019年获校“教书育人标兵”,2019年获校“宝石花教学锐意改革奖”
主讲内容 呼吸系统人体机能实验
 
王玉芳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机能实验室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协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一项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编《机能实验学》《人体机能实验》,参编《病理生理学》教材。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机能骨干教师培训班》负责人
主讲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人体机能实验
 
李旭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讲师,空军军医大学生理学博士,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从事生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18年,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学5年。研究方向:神经病理性疼痛
主讲内容 循环系统人体机能实验
 
范小芳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机能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十余项,主持/参与省级教改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等学术论文10余篇。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5+3”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医学整合实验课程负责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浙江省生理学会理事
主讲内容 人体水平衡实验
 
大会主持人
 
秦晓群
医学博士,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建设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担任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医学学科组组长10年。主持编写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基本要求行业共识》。主要专业领域为肺脏和呼吸生理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气道生理稳态和应激控制”、“哮喘和气道高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金宏波
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副主编、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协编教材等四十余部。主持省级教改课题三项。主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一项,主持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一门。
现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生理科学实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宋德懋
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国内多部生理学统编教材、以及机能学实验教材的编写,主编十数本生理学教学辅导书籍。长期专注于生理学教学、医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作为生理学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也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改革的主要发起者与参与者,为在北京大学及全国医学教学范围内推广PBL教学建设及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特聘专家,卫生部考试中心特聘专家
 
汪思应
博士,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导。安徽医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及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模拟教学联盟理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副组长,安徽省教学名师。获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副主编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长学制、MBBS等教材8部
 
薛向阳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执行院长、机能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及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国家癌症中心(NCI)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包括非编码RNA、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尤其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2项浙江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LoS Pathog、Cell Death Dis、Front Immun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